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公眾墳場十分擠擁而破落,這裡不單是亡者的安息地,亦是不少貧民的棲身之所。
生活在墳場的人主要是來自外省農村,由於菲律賓的土地多為大地主所壟斷,農民淪為佃農,更因負擔不起高利貸,而被迫離開原居地奔往大馬尼拉尋找生計,成為城市貧民。
墓地與墓地之間十分擠迫,衛生條件極差,一些建有上蓋的墓穴是居民最需要的棲身地方,因為墓穴有上蓋,可扺抗惡毒的炎夏及躲避颱風侵襲。
食水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,居民會買一些可飲用的食水,用瓶子儲起來 ,留待飲用。
在墓穴中可用的空間不多,居民把一些簡便的家當放在墓穴的角落,把亡者的石棺當作床舖,不明白的話看來很怪異,其實是無限的悲涼,到每年十一月亡靈節時, 人們便需要將大小家檔搬出,好讓亡者家屬拜祭。
生活在墳地中是甚麼滋味?難道人生真的是這麼沒有選擇 ?我這兩年間在馬尼拉走訪了不同的墳場,與不同的談訪者接觸。
「我們確實是沒有得選擇…」,Marilia無奈地向我說。年約60的Marilia 在馬尼拉北墳場住了多年,從前是生活在外省農村的,實在熬不下去,唯有跑上大馬尼拉生活,目前她和女兒及外孫都是在該處居住。她在所居的墓穴中蓋了一個簡陋的鐵皮上蓋,一家人便睡在墓穴的地板上,,墓穴兩旁懸上膠布算是一些私隱保護,牆上端掛著達芬奇最後的晚餐Leonardo da Vinci The Last Supper,彷彿是一個沉默的啟示,暗道著塵世間的乖舛。
自2004年起我開始關注菲律賓該地的赤貧狀況,由於菲律賓的土地制度仍殘留著昔日殖民地時期的大領主土地制度,導致在土地擁有權及行使權的政策上偏袒少數大地主集團,不少農民因為無法交付地租及高利貸,唯有離開原居地而遷往大城市尋找生活,淪爲城市貧民。
我們在墳場上看見不少兒童四處奔跑嬉戲,讓如此悲涼的土地添加了一些生機,也令人更倍傷感。【在天堂之下】在陳述一個充滿謬誤的現實故事。弱勢的人,被擠逼到社會上的某一角落,成爲最無助的一個群體,存在的意義被貶抑下,沈默地走著一段宿命的旅途。